大家好。这一节我们要谈的一个话题是远离扯淡,我们以鲁迅的一篇《立论》开始。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一一
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一一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 ‘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 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 ’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 ‘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 这孩子呵! 您瞧!多么···阿唷! 哈哈! Hehe! he,hehehehe!’。
一九二五年七月八日。
既不说谎也不想遭打,就只能呵呵。我们的微信,短信,qq,如果有人对你的表达呵呵了。就是比较客气的表达不敢苟同。但这已经是比较有勇气,有意见,有态度了。有句俗话说,两个人说真话,三个人说笑话,四个人说胡话,五个人说假话。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人以上都不说真话。我们知道,不说真话并非意味着一定要说谎,严格意义上,说孩子长大了以后富贵的,其实也并非说谎。说者根本不在乎这个孩子是否会富贵还是会落魄,但谁能肯定不能实现呢。这类话语往往是说者无心,听者开心,它无关乎真相,似乎属于一种生活中必需的扯淡。这样一类语言文字也可以以非常正式的形式被讨论。耶鲁大学著名的学者法兰克福为此写了一本小书,书名叫《论扯淡》,英语叫On Bullshit。扯淡,我们的语言里和他接近的大致还有“捣糨糊”,“吹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甚至粗俗点叫“狗屁”等等。在法兰克福看来扯淡和撒谎,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说谎的人会限于他认为何为真相的客观条件,因此他无可避免的必须关心真假。为了编造谎言,他必须认为自己知道什么才是真相。而为了编造出可信的谎言,他必须在真相的指引下设计他的假话。但扯淡完全不同,扯淡者所隐藏的事实,则是他根本不在意表述的内容是否有真实价值。
那么,扯淡在什么时候产生呢?法兰克福说,当形势需要人们去讲他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话的时候,扯淡即不可避免。因此,当一个人有责任或有机会针对某些话题去发表超过他对这该话题的了解的内容时,他就开始扯淡。法兰克福教授转述了英国小说家安布勒,《下流故事》里面,辛普森的父亲告诫孩子。当你扯淡就能蒙混过去的时候,就绝对不要说谎,这无疑道出了某种事实。那就是扯淡,似乎不承担伦理责任,更容易逃避人们的指责,更安全。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满扯淡的一个重要根源。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也有着较为深厚的乡愿文化氛围。
但扯淡对高校学子带来的伤害不能小觑,因为这种行为不在乎是非,只在乎得失,是小市民教育的真髓,与功名教育和功利教育这两功教育相辅相成。但与高等教育理所当然的精英式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对于写作的学习者来说,对扯淡文化带来的诸多疾病更需要警惕。首先,无论事实是什么,我的态度都没有差别,这就是扯淡的第一弊端。这让社会形成吃瓜群体,最终社会弊病会积重难返。其次,是对扯淡的主体造成伤害。我们直接使用法兰克服的语言:说谎并不会造成一个人不再适合讲老实话,但扯淡却会造成一个人,不去讲老实话。毫无节制的扯淡,也就是做任何论断时只想着这个场合适合说什么,而毫不在意所说的内容的真假。于是关注真相,这样一个人的正常习惯,会越来越差,甚至消失。
一个生动的语言案例是曾经在网络上流传的游戏文章,《在中国能摆平一切的七句话》。此文中提及的七句话分别是,“还是孩子”,“老人年纪大了”,“给个面子”,“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有话好说”,“大过年的”,“多大点事”。这些话使用的语境一般都在双方有不同意见,发生争执的时候。而这些扯淡话,是用来劝服双方不必认真计较,这样就海阔天空了。这些表述有相同的特征,就是他们从来不触及对与错,没有是和非。说此话者收获的是好人的名声,这一类人也是孔子非常厌恶的人,他称之为“乡愿”。斥之为“德之贼”。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说语言腐败带来三个弊病,1 破坏语言的交流功能,导致人类自立的退化;2 导致社会道德堕落;3 导致社会走向高度不确定性。与我们说的扯淡的坏处是相通的。扯淡就是一种语言腐败。孔子曾经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苏格拉底同样认为,真正的智慧必须知道自己的无知。所以,扯淡和追求智慧背道而驰,而追求智慧是高等教育毫无疑问的题中之义。好文章也许千姿百态,扯淡文也可能千变万化。抵制扯淡倾向似乎没有捷径,只有学会用心,学会去感受,去听去看,并用心对待每一个我们使用的词语,去拥有心灵。我平时买菜常常固定到一个老人摊子上去,因为买的多次,知道他菜的质量非常可靠。有时候到菜摊上,我问他怎么样,每次我问的都是不同种的菜,他总是略带羞涩地回答两个字,“很嫩”。从他的片言只语里我能获取到超过语言的东西,也一次性地从他那里买许多菜。大菜贩,许多与他不同,似乎每一个都很能说,然而从他们过多的言语里面,我们所能获取的东西非常少,有时毋宁说是一种对神智的干扰。思想,学术,写作领域也有人会有这种能力,即使用脑力制造精美的垃圾,扰人神智,使人不胜其烦。我们作为学习者,不能允许这一类人在我们的大脑里信马由缰,而且随手丢垃圾,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无脑者和空心人。写文章要警惕这种没有是非,没有立场的扯淡文字,也要学会辨别精致的扯淡文。
这期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