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写作
回归写作
现代大学除了接受必要的专才教育,接受好的通才思维训练至关重要,这就不得不提及“写作”教育,尽管我们从小学接受“作文”教育后,就开始所谓的“写作”教育,但从前的“作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更在于面对考试,所以不完全是我们要谈及的“写作”。
当我们置身于高等学府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写作”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写作”有什么与“专业”训练不同的价值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关于“写作”课程的思考和训练。
这一堂课我们围绕几个话题展开:
一、人类为什么要写作?
人类为什么要写作?“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文字的出现可谓开天辟地,意味着有史文明的开始。写作作为人与人沟通的最重要手段,既保留人类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同时对于个体,也是至为重要的思维训练方式。
二、文字表达如何与生命感觉关联?
表达是一种生命诉求,当我们来到一片如镜的湖面,当我们面对隔夜的如席大雪,我们的第一种冲动,是打破它们原来的平静如初,宣告我们的到来和存在。
我们不大会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毫无改变,所以我们要表达,表达是我们的深刻属性。人,生而求表达,然而,表达的束缚和困境却又无所不在。绝大多数人都使用语言文字,但最终都很难避免沦为语言文字表达的囚徒。
三、表达会带来某种自由
表达的方式有许多,仅就文字表达而言,这里面就有诗歌、赋、小说、史诗、杂文、散文(随笔)、以及私人日记等诸多文体表现形式,其它艺术门类里面更是五花八门,有音乐、舞蹈、建筑、绘画、雕塑等等。
但离开艺术还有没有表达呢?有,比如篮球、足球、游泳、体操、花样滑冰等等。就某一种运动而言,虽然基础的训练基本相同,但在某个运动领域里面,你就很容易会发现各个体育明星的风格完全不同,这实际上是他们在运动里发现自己的可能,并形成自己的风格。运用它们来表达自己对秩序世界的看法,从而获得某种特殊的自由。
这种自由在庄子的《庄子·养生主》里“庖丁解牛”的故事得到诠释,“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狸首》之会”。在“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的“游刃有余”的技术舞蹈中得到表现。意义不仅于此。
一个具备多种表达方式的人,要远比内心贫瘠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更丰富,更多维度。他们理所当然地属于多个维度的世界,并自由进出这多个世界。一句话他更自由。
四、痛苦为什么还要表达?
《红楼梦》里面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此痛苦,为什么还要表达呢?中西方都有“蚌病成珠”的说法,就是好的艺术作品,常常是创作者的忧伤和痛苦的分泌物。但这样说还是简单了一些,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表达自己的方式,最适合你的表达方式,让你痛并快乐着,但更为关键的是,后者要远超过前者。
法国雕塑家罗丹在《罗丹艺术论》说:“苦痛、亲人的死亡甚至朋友的背叛,也会给予伟大的艺术家(我指画家、雕塑家、同时也指诗人)以一种酸辛的快乐。有时他的心像受刑,但是因为他能了解和表达所深受的酸辛的快乐,要比他所感到的苦痛还要强烈。”
人类需要表达痛苦,原因在于这种表达的快感,要比痛苦本身还要丰富和强大。
五、写作与自由的关系
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园,我们最终要回到写作与自由的关系的问题上来。要从写作与生命的关系谈起,从语言表达与精神自由的关系谈起。表达的自由是生命自由的一种最重要方式。
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园,语言是我们表达的工具。这种似是而非的表述掩盖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同样使用语言来思考。我们在使用语言表达的时候,语言无时无刻不在透露和表达我们自己。最终我们的思想和存在都停歇在我们的语言建筑的园地里。也可以说语言承载了我们的生命(存在)。
我们的语言是我们思想的一种面相,孟子云:“吾知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语言在表达我们的时候,就成了我们的精气神。所以我们生而美丽或者普通,这并非我们能主宰,我们所能决定的是属于自己的精神面相。
通过表达我们体验到生命的自由,这种自由区别于经济上的、政-治上的外部自由,它更属于一种内部自由,具有某种自足性甚至通灵性。“途经“心鹜八极神游万仞”的阶段,最终“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当我们认知原本意义上的写作是什么的时候?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理解写作,为什么不应该袭蹈前人,不用套话,不用空话,而最终努力实现“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也就更能理解套话、大词、空话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这些表达让个体丧失其独特性,最终泯灭在现代社会数字化和原子化的群体里。回归写作。让“这个”成为“这个”,而不是成为“一个”“某个”或者一是生活世界最珍贵的目的,唯其如此社会才有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的可能。
这一节课的内容,我们谈的是回归写作,下一节课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反对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