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邦建国
---- 西周王朝的鼎盛时代
西周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也是中国远古社会奴隶制度的鼎盛时期。 但是这个王朝的先祖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更为奇特的是,周族人从一开始,似乎就是一个特别善于农耕的部落。
在戎狄与商王朝的双重压迫下,这个从西北高原风尘仆仆迁徙到今天陕西一带的部落,是怎样歼灭自己的对手,又是如何创造性的开创了新的王朝? 在太史公笔下忠实的记录了什么事件,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确切纪年的开始?
周人发源于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部落,他的始祖名弃,号称后稷。 因为善于农耕,他被帝尧任命为农师,后人尊称其为农神。
起初后稷的子孙,带领周人在渭水流域从事耕牧。
由于受到戎狄的挤压,周人只好不断迁徙,直至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居至周原,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岐山县,才开始稳定下来。
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周人开始以周为国名。但当时,周还只是臣属于商的一个小方国。
到古公亶父之子季历时期,周因为勤于耕作,注重内政管理,实力急剧膨胀,对商王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
商王太丁为了遏制周的发展,便找借口将季历斩杀。
面对商王的步步紧逼,季历之子文王姬昌在位50年间,忍辱负重,表面臣服商朝,暗地里却在积极进行着灭商的准备。
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对内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 对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
在有了巩固的后方之后,姬昌率领周人渡过黄河,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
为了进一步扩充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姬昌又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即今天的西安市西南。
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的进攻已经是如箭在弦。
就在周人励精图治蓄势待发之际,文王离开了人世,其儿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
武王继承父志,继续积极筹划灭商大计。
他一如既往地信任并倚重姜尚,由他负责军事。
同时又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管理政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周武王在继位9年后,抓住商纣王统治分崩离析的有利时机,率师东进,展开了试探性的进攻。
武王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在诸侯之中的威信,率军队一路所向披靡,于河南孟津大会八百诸侯。
但鉴于商朝实力依然强大,灭商的时机尚不成熟,武王在会盟之后便主动撤军。
就在孟津之会后的第二年,商朝因为纣的淫乱,而导致统治核心严重分裂,商纣王彻底孤立。
而此时,商朝的主力正在东方与东夷各族作战,伐纣时机已经成熟。
周武王抓住这一历史契机,亲率大军在孟津会合各路诸侯,又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少数民族。 灭商的帷幕就此拉开。
直到周人从孟津渡黄河,杀奔商都朝歌,商纣王才意识到局势的严峻。 此时商纣王还幻想着能够力挽狂澜,但一切努力都为时已晚。
在商都郊外牧野的对战中,攻势凌厉的周军摧垮了商军的抵抗意志。 而商军中饱受迫害的奴隶和战俘,则趁机倒戈相向,引导周军攻入朝歌。纣王仓皇逃回朝歌,被迫自焚于鹿台,商朝随之灭亡。
战场上的硝烟已经褪去,周人在赢得胜利的同时,已经由一个西部方国一跃而成为天下的主宰。 所有的土地和臣民,在名义上都归周王所有。
但是武王伐纣,是在联合了许多部落和少数民族势力的条件下,才顺利推翻商朝统治的。 因此,在建立周朝的同时,就不能不承认这些民族或部落的存在。
如何既能巩固周人的统治,又能安抚这些势力呢?
周朝采取了给予他们封号的策略,使他们在名义上成为周朝统治下的诸侯。
此时另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摆在了周人的面前。
周人的发源地远在西方,要对东部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的统治中枢显得鞭长莫及。
为此周武王再将都城由丰迁到镐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之后又决定在东方营建新的都城,地点就选在洛邑,即今河南洛阳,将其称为东都。
此外,武王还将都城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此来镇守疆土护卫王室。 分封的对象包括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两类。
通过分封,周天子确立了自己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诸侯成为周天子的臣属。
同时,诸侯国内又可分封为卿大夫和士,他们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还要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封,加强了周朝对中原周边地区的控制,而姬姓封国基本上都安排在周王朝管辖的中心或关键区域,以拱卫保护周王室的安全。
对于殷商遗民,周朝将他们肢解并分迁到各地,以此削弱敌对势力。
正是这一系列封国安邦的措施,使一度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周王朝,终于稳定下来。
封邦建国,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武装移民。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方式使周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势力得以向外扩张,从而促进了各个部落间的相互交流,加速了华夏族的形成。
因此西周创立的分封制,是合乎当时的实际形势和历史趋势的。
为了将各诸侯和臣民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上,西周大力推行井田制这一土地国有制度。
之所以称为井田,是因为当时的土地,被道路和渠道分隔成若干的方块,形状酷似井字。
井田为周王所有,在分封和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周王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为王室上交一定的贡赋。
但是在各诸侯实际的管理之中,出于个人的利益需求,他们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 国有的土地渐渐变为私有财产。
同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不断开垦新的土地,私田的数量随之急剧增加。私田的出现,动摇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使分封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但它却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那个以农耕为根本的社会,农业的高度发展,促进了手工行业的进步,尤其是青铜工艺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都有自己的青铜作坊。
青铜器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不再像商朝那样以祭祀礼器为主,其用途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农业和青铜业的发展带动了畜牧、纺织、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成果丰富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就了中国第一个盛世。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地域已经不能满足周朝贵族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西周从成王至穆王都处于向外扩张的时期。
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随之不断的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
但是到了昭王后期,他亲率大军南征伐楚,却因不得民心而惨遭失败,昭王也淹死在了汉水。
至此周朝也丧失了开拓进取的魄力。
但是在周天子将视线转回国内之时,却因为急功近利而引发了一场载入史册的风波。
周厉王姬胡即位后,认为父亲在位时对诸侯大夫过于宽和,决心以严酷的手段来震慑臣下,从而树立周天子的权威,最终却使地方诸侯离心离德。
周厉王本人贪财好利,一个叫荣夷公的臣子便唆使厉王对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专利”,即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及住在都城及附近的平民以之谋生。
周厉王听了很中意,置大臣的规劝和平民的反对于不顾,毅然推行了“专利”政策。
厉王与民争利,使国人无法谋生,以至怨声载道。
对此厉王采取高压政策,禁止国人评议朝政,甚至将许多不满“专利”的平民逮捕杀死。
最终亲友熟人在路上相遇时,就只看上一眼不再说话,这就是后人所说的道路以目。
大臣召公劝诫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治理民众就要让国人畅所欲言,采纳其中好的建议。
然而周厉王仍是不以为然,一意孤行。
公元前841年的一天,忍无可忍的国人手持木棒农具等武器,发动武装暴动,从四面八方扑向王宫。
周厉王无奈,只好匆忙逃出都城,躲到了彘,也就是现在的山西霍县,最后竟病死在那里。
国人暴动,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
在这场疾风骤雨般的冲突中,厉王的残暴统治被推翻,统治阶级第一次见识到了人民的力量。
国人暴动以后,西周进入了一个没有君主,却稳定发展的特殊时期,史称“共和行政”。
关于“共和行政”,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厉王被推翻后,共伯和便受到拥护,代行周天子的职务。
另一种观点认为,国人暴动以后,贵族们推举周公和召公暂时代理政事,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无论哪一种说法,这一年都被称为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它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司马迁作的十二诸侯年表,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14年后,太子静在辅政大臣的扶持下顺利继位,西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简述周的崛起。
季历时期,周因为勤于耕作,注重内政管理,实力已经很强了。商为遏制周的发展,便找借口将季历斩杀。
季历之子,文王姬昌,忍辱负重,在位50年间继续发展周的势力,为灭商做好了大量的准备。
文王之子,武王姬发,会同各方诸侯和少数民族,完成灭商,成为新的天下共主。
季历之子,文王姬昌,忍辱负重,在位50年间继续发展周的势力,为灭商做好了大量的准备。
文王之子,武王姬发,会同各方诸侯和少数民族,完成灭商,成为新的天下共主。
简述牧野之战。
商纣王暴虐淫乱。武王趁商军在东方与东夷作战的时候,进攻商都,在商都郊外的牧野,击溃了商军,商军中饱受迫害的奴隶和战俘,则趁机倒戈相向,引导周军攻入朝歌。
什么是分封制?
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 古代帝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目的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
什么是井田制?
西周大力推行的土地国有制度。
之所以称为井田,是因为当时的土地,被道路和渠道分隔成若干的方块,形状酷似井字。
井田为周王所有,在分封和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周王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为王室上交一定的贡赋。
之所以称为井田,是因为当时的土地,被道路和渠道分隔成若干的方块,形状酷似井字。
井田为周王所有,在分封和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周王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为王室上交一定的贡赋。
什么是“专利”政策,它有什么影响?
周厉王姬胡实施的政策,对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专利”,即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及住在都城及附近的平民以之谋生。
此外,对于大臣和人们的反对,姬胡实施高压政策,禁止评议,严厉时甚至杀死评议者,使亲友熟人在路上相遇时,就只看上一眼不再说话,这就是后人所说的“道路以目”。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是来自于召工对姬胡的劝解。
最终“专利”政策引发了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姬胡逃亡并死亡。
此外,对于大臣和人们的反对,姬胡实施高压政策,禁止评议,严厉时甚至杀死评议者,使亲友熟人在路上相遇时,就只看上一眼不再说话,这就是后人所说的“道路以目”。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是来自于召工对姬胡的劝解。
最终“专利”政策引发了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姬胡逃亡并死亡。
简述“共和行政”。
国人暴动以后,西周进入了一个没有君主,却稳定发展的特殊时期,史称“共和行政”。
关于“共和行政”,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厉王被推翻后,共伯和便受到拥护,代行周天子的职务;另一种观点认为,国人暴动以后,贵族们推举周公和召公暂时代理政事,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关于“共和行政”,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厉王被推翻后,共伯和便受到拥护,代行周天子的职务;另一种观点认为,国人暴动以后,贵族们推举周公和召公暂时代理政事,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