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驳人格同一性
探究对人格同一性的反驳观点,理解其哲学争议。
反驳人格同一性
---- 探究对人格同一性的反驳观点,理解其哲学争议。
为什么“人格同一性不存在”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的直觉“我是我”相矛盾?
不存在的纸盒子理论和心理连结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有“我是我”这样的感觉,而且它们都是基于“人格同一性不存在”的前提的。
简述休谟的不存在的纸盒子理论。
所谓的“自我”并不是一个实体或者一个单一的、固定不变的存在,而是一捆由无数不同的印象和经验组成的集合。这个理论中,想象一个纸壳子,上面写着“Hank”,然后将所有使他之所以成为“Hank”的东西放入纸壳子中,包括他的DNA、举止、政治倾向、眼镜、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所拥有的不同角色等。然而,休谟指出,这个纸壳子并不存在,这表明没有一个潜在的、唯一的东西将这些印象装在一起。
他进一步指出,这堆印象中的某些东西会离开,新的东西会出现,因此,如果我们比较现在和从医院抱回来时的那堆印象,它们可能几乎完全不一样。休谟认为,我们只不过是一堆不断变化着的印象的集合。尽管我们的肉体似乎从出生到死亡保持不变,但我们的内部经验却在不断地变化。
他进一步指出,这堆印象中的某些东西会离开,新的东西会出现,因此,如果我们比较现在和从医院抱回来时的那堆印象,它们可能几乎完全不一样。休谟认为,我们只不过是一堆不断变化着的印象的集合。尽管我们的肉体似乎从出生到死亡保持不变,但我们的内部经验却在不断地变化。
简述帕菲特的心理连结理论。
帕菲特的心理连结理论强调个体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心理连结。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即使个体在时间和经历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但有一些心理元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不变,从而形成个体心理上的连结。这些心理元素可以是记忆、情感、人格特质、价值观等等。
帕菲特认为,个体的心理同一性是由大量的心理锁链构成的,这些锁链在特定的时间点相互连接,形成了心理上的连结。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锁链会被添加到链条上,而一些旧的锁链可能会逐渐脱落。然而,有些锁链会持续很长时间,与其他锁链连接在一起,形成持续的心理连结。这些持续的心理连结是我们形成“我一直是我”的感觉的原因。
帕菲特认为,个体的心理同一性是由大量的心理锁链构成的,这些锁链在特定的时间点相互连接,形成了心理上的连结。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锁链会被添加到链条上,而一些旧的锁链可能会逐渐脱落。然而,有些锁链会持续很长时间,与其他锁链连接在一起,形成持续的心理连结。这些持续的心理连结是我们形成“我一直是我”的感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