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

----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描绘了娜拉的觉醒和对男权社会的挑战,呈现了19世纪社会问题和女性解放的深刻思考。

这一讲
我们学习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题目是
娜拉形象的多重阐释
因为易卜生的这部
举世闻名的戏剧,
它塑造的娜拉形象
影响太大了。
同时,
理解了这个形象,
也就可以说理解了这部作品。

作者生平

在19世纪的北欧,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
挪威
一颗文学的巨星冉冉升起,
它照亮了天宇。
无论在此前此后,
那里的文学星空
可以说都不曾如此明亮过。
这颗文学的巨星,
就是挪威的作家,易卜生,
一位伟大的
戏剧家
他以25部戏剧作品
演绎了文坛的不朽的传奇。

易卜生
出生在挪威的东南部滨海小城
一个商人的家庭。
易卜生在很小的时候,
他的父亲就破产了。

由于父亲的破产,
家庭陷入到
贫困
之中,
没有能够上大学。
易卜生
因为家里供不起他,
所以没有能够上大学。
他一边打工
一边
自学
最终把自己培养成了文学的奇才。

在易卜生25部剧组当中,
最受推崇、
也是艺术成就最高的,
是他在19世纪70、80年代
所写的一批
社会问题剧
这其中
就包括我这里给大家列举的
《社会之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这是四部最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剧。
这些作品采取
现实主义
创作手法,
关注社会问题
富于批判精神
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和高尚的理想
尤其是其中的《玩偶之家》,
更是在世界各国
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那下面,
我们来学习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这是易卜生的故乡,
希恩市
,一座很小的小城。

《玩偶之家》


情节梗概
《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剧。
在戏开场的时候,
女主人公
娜拉
自以为生活在
幸福
之中,
她很开心。
尤其是她的丈夫
海尔茂
即将升任银行的经理,
他们的生活面临转机,
前途可以说
一片光明
这一天,
娜拉的老同学
林丹太太
来看她。
谈话当中,
林丹太太就央求娜拉
为她在海尔茂担任经理的银行里
谋一个职位。
因为升职了嘛,
有权利了,
所以
林丹太太知道消息以后,
就请娜拉帮助他谋一个职位。
娜拉当然愿意帮忙,
并且,
她们在谈话当中
提起了
一段往事
这段往事是这样的。

娜拉和海尔茂结婚
一年,
海尔茂就身患
重病
医生说你这个病
只有到温暖的南方去
才能够医治,才能够治好。
当时家里边很
窘迫
没有那么多的钱。
在缺钱的情况下,
娜拉要救他的丈夫,就没有办法,
就背着她丈夫,
仿冒
他父亲的签名,
向银行的职员
柯洛克斯泰
借了一笔钱,
解决
了问题。

娜拉非常天真,
她以为就只要瞒着丈夫把债务还清,
这件事情就可以平安地过去了。
但是
现在却出了问题。
出了什么问题呢?

原来
海尔茂准备在升任银行经理以后
辞退
柯洛克斯泰,
得到消息的柯洛克斯泰
气急败坏地就来找娜拉。
以前一直大家相安无事,
你借了钱,
然后你还钱就可以了。
那现在柯洛克斯泰被逼急眼了,
就拿伪造字据的事情
胁迫
娜拉,
叫海尔茂收回成命。
这一招
在娜拉这里没有奏效,
他就直接给海尔茂写信,
以娜拉伪造签名作为要挟。

这是娜拉最担心的事情。
伪造签名
不仅会让丈夫的信誉受损,
原来娜拉没想那么严重,
经过柯洛克斯泰的提醒,
她认识到事情是非常
严重
的,
不仅会让丈夫的名誉、声誉、信誉受损,
自己还可能触犯法律。
事件一旦公布,
自己怎么样,
娜拉考虑的很少,
她觉得她自己可以做决定,
但是
丈夫海尔茂当银行经理的
这件事情很可能就会泡汤。

娜拉为了替她丈夫脱罪,
甚至
准备自杀
同时她也
幻想
丈夫会在危急的关头
挺身而出,
来保护自己。
她有这样的一种幻想。

于是
戏剧的高潮就出现了。
我们看到海尔茂完全不像一个爷们,
撕破脸皮
大骂娜拉是说谎的人,
是下贱的女人,
把他的一生的幸福全都给葬送了。

正在骂的起劲的时候,
不料
事情又有了转机。
柯洛克斯泰和林丹太太原来
是一对情人,
而且是很相爱的
情人的。后来
因为两个人家境都不好,
就没有结合。
这个时候
两个人意外地重逢了。
重逢以后,旧情复萌,
那么柯洛克斯泰
良心发现
就把有娜拉仿冒他父
亲签名的那个字据
退回
给海尔茂了。
那么这样
事情就有了回还,
危机就解除了。

这一看
危机解除
,海尔茂又
变了一副嘴脸
他马上对娜拉
笑脸相迎。

但是这个时候
娜拉已经清醒了,
已经看清了海尔茂虚伪可憎的面目,
她认识到自己在家里边
只不过是丈夫海尔茂的
玩偶
根本就没有地位可言,
于是毅然与他
决裂
离开
了所谓的玩偶之家,
离开了这个家庭。

娜拉出走的内涵
娜拉
与海尔茂决裂,
离家出走,
在当今的社会里边,
在大家能够了解的
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
或许算不上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
轰动社会的大事。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
这是在一百多年以前,
是在19世纪。
这绝对是
惊世骇俗
的。
为什么?
因为它触及了女性
解发这样的一个敏感的话题,
冲撞了那个时代主流的
女性价值观

那个时代主流的女性价值观是什么,
这不是一句话
两句话能讲的特别清楚的。
这里
我来引用一位英国诗人,
叫丁尼生。
他在1847年写了一首长诗,
叫《公主》。
在这首长诗里边
有这样几行诗句,
对问题做了非常形象的说明,
大家可以看一下:

“男人在田间劳作,
女人在家中操持;

男人舞刀弄枪,
女人缝制衣裳;

男人用脑思考,
女人用心体谅;

男人发号施令,
女人唯命是听;

若不是这样,
一切都将陷入混乱。”

这很直白,
也很形象,
可以说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
丁尼生认为
什么是理想的女性,
什么是理
想的婚姻关系。
丁尼生认为
女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是婚姻、是结婚。
这一点我们在学习简·爱的时候
已经印证了。
女性最大的幸福就是结婚。
而婚姻是建立在
夫权至上
和明确分工的基础之上的。
看这几行诗,
我想大家一目了然。
男主外,
女主内,
男人挣钱养家,
承担社会责任,
女人安排家庭生活,
照料丈夫,
抚养孩子。
这样的
女性观和婚姻观,
在那个时代是受到高度赞扬的。
遵从这样的价值观的女性被誉
为什么呢?
同学们可以设想,
这样的女性被称为什么?
“家庭里的天使”
或许同学们听过这个
词,家庭里的天使、
家庭天使。
这是女性的责任,
女性的义务和女性的
位置,
你的位置在家里边。
那么了解了这样的一个背景,
你可想而知,
娜拉的出走
就等于是与这样的家庭观、
价值观
决裂
宣告自己不再做家庭里的天使,
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冲击会有多大。

娜拉出走的理由
那么娜拉为什么出走?
问题似乎不需要提问,
为什么?
可以说事情是明摆着的。
因为海尔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虚伪自私,
大男子主义。
但是
我们可不可以说海尔茂人很坏。
同学们想想,
可不可以用坏这个词来概括他?

我想,
我们不一定非得要用这样的一个
评价来概括他,
给他笼统地
简单地下这样的定义。
我们从好的方面来看海尔茂。
海尔茂
首先它是一个
称职
的劳动者。
他讲信用,
工作兢兢业业,
结婚8年,
家里边的挣钱的事情主要是靠
海尔茂的。
为了多挣钱,
他甚至累出了病。
当时海尔茂为什么生病?
娜拉跟林丹太太回忆的时候有过说明,
那就是工作累,累病地。
海尔茂
没有外遇
对娜拉没有不忠。
他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娜拉,
难道有人能否认吗?
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海尔茂的优点。
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
我的这样的一个看法。
如果说同意,
那么按照19世纪的社会道德标准,
海尔茂或许称得上是一个
模范丈夫
他没有不养家,
他没有对妻子不忠,
这两点在家庭生活当中,
在夫妻关系当中,
我想每个人都会承认
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点海尔茂做到了。

但是同学们注意,
问题恰恰是出在这里。
因为这样的一个
社会体制和道德标准
是有问题的。
这样的社会是男权至上,
把男人看成女人的主宰,
把女人看成男人的附属品。
丈夫在这样的家庭当中
享有绝对的权威,
已婚的女子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讲,
可以说一无所有。
关于这一点,
美国有一位女权批评家叫凯特·米利特,
曾经毫不客气地指出,说,
在那个时代,
妇女一旦结婚,
便宣告了公民的死亡。
就是作为一个公民,她就死了。
她几乎丧失了一切公民的权利,
就像如今的重罪犯人入狱一样。
这话说的很尖锐,
但它是事实。
而海尔茂正是这
种男权社会培养的
男权范本
大家从戏里边可以看到,
刚才同学说到
他的大男子主义,
在戏里边我们可以看到,
娜拉
在家庭当中是
毫无地位可言的
为了多问
海尔茂要一点钱以补贴家用,
娜拉简直就像是在乞讨,
好话说尽,
不断的哄他。
要给他唱歌。
要给他跳舞。
要给他玩杂耍。
那就是讨海尔茂的好。
就像乞丐一样问他了解。
大家想一想
娜拉为什么要仿她父亲的签名来借钱,
为了方便吗?
为了怕她父亲伤心?
或者她父亲不借,
而她不得不去找她父亲借,
让她父亲出面?
不是,
而是娜拉在法律上。
作为一个女性,
没有权利借钱
这是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况,
她签的字是无效的。

海尔茂未尝不爱娜拉,
但这种爱
是把娜拉作为
私有财产
加以占有的
那种爱,
是把娜拉当成一件玩意儿来爱地,
当成一个
宠物
来爱地,
是以娜拉言听计从、
唯命是从为前提的。
你看他张嘴闭嘴,
小鸟、
鸽子、
宝贝、小松鼠,
你听听这些称呼,
这些称呼固然在某种程度上
体现了夫妻之间的一种亲昵感,
但同时
也有把娜拉当宠物看待的嫌疑。

而且海尔茂对娜拉是
极不尊重
的,
戏里边
有两个细节(可以体现)。
一个就是娜拉的父亲已经病故了,
我们在中华传统美德里边
我们都知道,死者为大。
她父亲已经病故了,
但是海尔茂一急眼,
在娜拉面前辱骂她的父亲。
第二个细节,
娜拉向海尔茂为柯洛克斯泰求情,
让他保留在银行中的职位。
你看海尔茂是什么反应。
他先开始是不耐烦,
到最后看娜拉这么坚决,
他也不问原因,
马上
反而是加快了辞退柯洛克斯泰的步伐。
他没有听他妻子的,
根本就不把妻子的话当一回事。
所以这两个细节充分的说明
海尔茂是极不尊重娜拉的。

易卜生把海尔茂塑造成这样的
一个所谓的模范丈夫,
而不是一个刚才我们所说的那个坏人、
流氓、地痞,
不是一个坏人,
而是一个模范丈夫,
就使得形象更具有
广泛的代表性
因而
对那个男权社会的批判也就更有力量。
因为他更有代表性,
是那个时代的
男权社会的一个范本。


此外,正如同学所说的,
海尔茂在性格、道德方面是有缺陷,
缺陷是非常严重的。
心胸狭隘、自私虚伪、没有担当
他为什么还没有上任
就想解聘柯洛克斯泰呢,
为什么?
柯洛克斯泰不称职?
不是。他伪造字据?
这是一个借口,
提到了,但不是真正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他容不得这个老同学,
柯洛克斯泰是他的老同学,
他容不得老同学
当着别人的面叫他的小名,
不尊重他。
小肚鸡肠
他宣称自己毫无缺点,
不怕别人来报复他,
不怕柯洛克斯泰,
他说他是造谣的坏蛋,
报复他。
并且声称
希望上天能够给他一个机会,
让他用他宽阔的肩膀来保护娜拉,
为她遮风挡雨。
话音刚落,
机会来了,
柯洛克斯泰的要挟信到了,
他的自信心立马崩溃,
并且拒绝与娜拉共担责任。
他的
自私
使他只关心自身的声名
和可能遭到的威胁。
他的地位遭到威胁,
这是他最关心的,
他关心
他的声誉,
关心他的名声。
在戏里边,
他居然说
男人不能为他所爱的女人
牺牲自己的名誉,
这样的话他也能说的出来。
然后娜拉驳斥他,
他又搬出了道德、
宗教、法律来压娜拉,
更暴露出他作为资产阶级卫道士的
真面目。

这就是海尔茂。
刚才同学概括的不错,
我做了一些发挥。

首先海尔茂是男权社会的
时代的一个典型的范本,
他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
其次海尔茂心胸狭隘、
虚伪自私、
没有担当。
还有就最后他为自己的辩护,
拿法律,
拿道德,拿宗教来压娜拉,
更暴露了他作为资产阶级
卫道士的本来的面目。

娜拉为什么能够醒悟
那么娜拉最后为什么能够醒悟,
并且有勇气出走。
她从哪里来的勇气?
她为什么会醒悟?
我觉得首先这是娜拉
她的
优秀的人格潜质
所决定的。
那这些潜质是什么?
那下面
我们做一点综合,
对娜拉形象做一个分析。
我们看看为什么娜拉会觉醒,
能够出走。

在戏的开场的时候,
你看到的娜拉不是这样的
娜拉,是一个
不通世故、天真烂漫,
活在个人狭小的天地里面,
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的娜拉。
刚开始的时候,
他确实像海尔茂叫他的那样
是一个小鸟,在家里边好像是一个
小东西。

但实际上,
娜拉
善良,富于同情心,聪明、果断、敢于担当
她是这样的一个女性。
就是她的性格
有内和外两个方面。
我们看到在戏里边,
无论他对失业的林丹太太,
还是对身患绝症的阮克医生,
阮克医生是他们家的老朋友,
她都能够真诚地予以关怀和帮助。

她对丈夫的感情是
真挚而无私
的。
丈夫身患重病,
她不惜铤而走险,
仿冒她父亲的签名
来借钱帮助他丈夫。
为了还清债务,
又要避免让丈夫发觉,
她用自己的生活费补贴家用,
同时偷偷找一些抄写之类的工作
来挣钱。
尽管辛苦劳累,
但同时
她也为自己能够为家庭尽一份力
而感到自豪。
仿冒签名的事情被揭发以后,
为了不连累丈夫,
她甚至做了牺牲一己性命的准备,
心理准备他做好了,
她准备自己去自杀来挽救她的丈夫。

娜拉身上
包含了很多的优秀品质,
其中还有一点
就是她的
坚毅
她的乐观态度,
她面对生活的种种
烦恼的事情的时候,
她总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这8年,结婚8年
日子并不好过,
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之前
他们家是蛮艰难的,
但是都挺了过来。
这其中跟娜拉的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
跟他默默地帮衬她的丈夫,
打理这个家庭,
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些品质,
是娜拉与玩偶之家
彻底决裂的性格基础,
就说我们所说的那种人格潜质,
优秀的人格潜质。

娜拉的醒悟乃至毅然出走,
还在于她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
受到了教育。
只有当她与现实发生了
严峻冲突
亲眼目睹了海尔茂闹剧般的表演之后,
她才如梦初醒,
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婚姻。
在这样的一个不平等的婚姻之中,
她所谓的感觉到的那种幸福生活,
事实上并不真实,
是虚假的。
在此之前,
她对“温柔体贴”的海尔茂。
这是加引号的,
“温柔体贴”的海尔茂还存着一些幻想,
相信他虚伪的承诺,
丈夫在危急的关头能够保护自己,
她原来是存着这样的幻想的,
然而最终奇迹并没有出现。
从海尔茂
歇斯底里的咒骂当中,
娜拉
不仅看清了丈夫的丑恶的灵魂,
更由自身的遭遇,
开始对男权社会进行
反思
就她从个人的经历,
个人遭遇当中,
她超越了,
看到了整个男权社会的弊端,
看到了它的
虚伪不合理
所以当海尔茂
试图以神圣的家庭责任
来对她加以约束的时候,
她认为
保持自我的人独立人格
也就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同样神圣。
海尔茂说
那你对家庭有责任,
娜拉说我对我自己也有责任。

那么对于法律,
海尔茂搬出法律来压她的时候,
娜拉是怎么回答的呢?
娜拉说父亲病得快要死了,
法律不允许女儿给他省烦恼,
丈夫病得快要死了,
法律不允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

海尔茂
又搬搬出宗教来压娜拉。
娜拉是信宗教的,
但是时候她也表示了怀疑。
她说我要仔细想一想
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
对我合用不合用。

此时的娜拉,
她的眼界豁然开朗,
对于她真不了解的社会,
她一定要弄清楚,
究竟是社会正确,
还是我正确。
这就是
自我意识的觉醒
独立意识,
平等意识的一个觉醒。
这就是娜拉,她的性格潜质。
她为什么会出走,
是因为她的独立人格,
她的平等意识,
她的自我意识觉醒了。

娜拉出走后结局的讨论
问题来了,
娜拉出走了,
娜拉怎走后怎样。
易卜生没有写。
其实
易卜生只是以出走
这样的一种决绝的姿态,
提出了女性解放这个尖锐的时代话题。
至于答案是什么,
娜拉走后怎样,
并不是易卜生的关心的重点。
但是,恰恰是
对这个时代话题的戏剧性的表达
紧紧地抓住和激动了读者观众的心。
娜拉最后作为一个觉醒了的人,
和海尔茂开诚布公的谈话。
实际上那个谈话大家看一看,
义正词严,
简直是一个理性很强的女性独立宣言。
她离家出走的时候,
“砰”的关门声,
这些都极富戏剧性。
美丽善良、
敢担责任、
勇于牺牲的娜拉,
被糟糕的海尔茂,
我们不说很坏的,
我们说糟糕的海尔茂,圈在家里当玩偶,
那个让读者观众看了
实在是觉得憋气。
现在娜拉
在海尔茂面前一吐胸中块垒,
句句点中要害,
实在是大快人心。
娜拉出走的时候,
“砰”的
那个关门声是戏剧的高潮和结尾,
引燃了观众的激情,
读者的激情,
可以说
极大地推动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那是一个戏剧性的姿态,
它以一种决绝的姿态
把问题尖锐的提了出来。

但是我们仍然关心娜拉走后怎样,
易卜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
这个悬念是每一位读了剧本,
看了戏的读者观众都渴望解答的,
因为娜拉走后的命运如何,
直接关系到她出走的
意义
关系到
女性解放
可能走的
道路

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同学都知道,
中国现代文坛曾经出现过娜拉热,
对娜拉的出走有过热烈的讨论,
其中尤以胡适、鲁迅、茅盾、郭沫若
这四位文坛巨匠的意见最有代表性,
也最著名。
下面我把这四位巨匠的见解
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以加深同学们
对《玩偶之家》这部作品的理解。

《玩偶之家》刚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
被翻译成“傀儡之家”或者“娜拉”,
它有不同的译名。
第一个
对娜拉出走问题提出系统看法的,
胡适
的文章,
《易卜生主义》
这篇文章
发表在《新青年》杂志1918年4卷
6号推出的易卜生专号上。
大家在屏幕上看到的
这幅杂志的
封面,
就是其中包括胡适的这篇文章。

胡适在这篇文章中认为
海尔茂最大的错处是什么呢?
是不许娜拉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只把他当玩偶。
那么玩偶,
它与奴隶的地位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它没有独立意志,
没有独立人格,
没有自由意志。
胡适非常看重娜拉精神的觉醒。
这个精神觉醒
被他描述为
有了个人意志、
懂得为自己负责。
在胡适看来,
如果有了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出走不出走
在本质上
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走和不走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关键在哪里?
关键在于有独立意志
有自由意志,
有独立人格。
那么有了独立意志和自由人格,
你在心理上精神上就和丈夫是平等的,
精神上的平等就实现了,
那么走和不走就没关系了。
胡适
在《易卜生主义》这篇文章里边
举了易卜生后期的一部戏,
叫《海上夫人》为例,
以此来说明他的观点。
《海上夫人》这个戏里边,
海上夫人叫艾梨达,
她嫁给了一个医生,
成了他的续贤夫人。
但是她每天不在状态,
天天到海边去期盼着,
好像若有所思。
实际上她之前有一个未婚夫。
这个戏
到最后
问题就摆在了她的面前,
她的未婚夫回来了。
你是跟未婚夫走呢,
还是留下来继续做医生的太太。
最后就是医生
和她的有婚约的那个男子
两个人都把问题交给了艾梨达做选择,
你可以自由做选择,走,
那么你我接受,
你就跟我走;
不走,留下来,都可以。
那么这个时候胡适认为
艾梨达就有了
自主进行选择的权利,
他就有了自由意志。
最后艾梨达的选择是什么呢?她不走,
她精神觉醒了,
她不走了。
那么就是说最关键的,
这是胡适看重的
就是精神的觉醒,
走和不走并不是最重要的。

那下面我们来看
鲁迅
的见解。
鲁迅在1923年12月26号
在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师范学校
有过一个演讲,
这篇演讲后来在1924年以
“娜拉走后怎样”
为题发表。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面
对娜拉的那种戏剧性的觉醒
抱有极大的不信任,
他怀疑觉醒能否持久,
以及这种觉醒是否有实际价值。
他认为,
在生活条件极度严酷的中国社会,
离开经济的支撑,
一切精神的追求都难以成功。
鲁迅看到了这一点,
并且就从这一点来理解娜拉,
所以他在文章里面才会问,
娜拉走后怎样?
他的回答是悲观的,
“从事理上推想起来,
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
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那么鲁迅是怎么回答问题的呢?
他写过一篇小说,《伤逝》。
在《伤逝》里边,
他把这样的一种看法
形象地传达了出来。
我们看到子君随同涓生
戏剧性的出走了。
小说一开场,
他们已经出走了。
就是拿
他们出走以后同居的新生活,
为柴米油盐奔波而来的疲惫,
弄得兴味索然,
又逐渐被经济的困境逼上了绝路。
鲁迅认为,
娜拉出走以后
如果要避免上述两种结局,
要有什么,
要有钱,
要有
经济权
要能够在经济上自立。
鲁迅说了,
经济权是最重要的了。
那么对于如何获得经济权,
鲁迅说要战斗,
要剧烈的战斗,
要进行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这是鲁迅的看法。

还有
茅盾
。在1935年,茅盾
写过一篇短文叫
《娜拉的纠纷》
文章的起因是什么呢?
是南京有一个戏剧社叫磨风社,
演出了易卜生的《娜拉》
也就是《玩偶之家》。
剧中的娜拉一角,
是由南京的一所小学的教师,
王光珍
女士扮演的。
还有另外三位女同学也在其中
出演了角色。
结果呢?什么结果呢?
校方以行为浪漫为理由,
把王光珍给
解雇
了,
另外3位女同学或者被开除,
或者受到处分。
结果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茅盾
为此写了这篇短文。
茅盾在文章中说,
十多年以前
《玩偶之家》刚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
社会上妇女的地位很低,
或者说没有妇女的地位。
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
职业女性随处可见,
王光珍就是,
她是一个小学教师。
那么她是不是就有经济权了呢?
是的,
他经济上能够自立了。
也就是鲁迅所强调的
经济权,她已经有了。
那么似乎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然大大地提高了。
但茅盾说,
这只是表面的变化。
鲁迅的文章认为
娜拉问娜拉的根本问题
是经济问题,
女性能自食其力,
有独立生活,
她们的地位就提高了。
茅盾,他的态度,
他的意见,是有所保留的,
他说要真正提高女性地位,
还有比纯粹的经济问题
更中心的问题在那边。
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
茅盾没有说,
但是他无疑认识到
女性解放之路
任重道远
有了经济权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
郭沫若
郭沫若在1942年
写过
一篇文章叫
《娜拉的答案》
文章是为纪念
秋瑾
革命的生涯而做的。
写秋瑾,纪念秋瑾。
郭沫若把秋瑾革命以前的际遇
比作家庭中的娜拉,
把出走以后的娜拉
比作走上革命道路的秋瑾,
由此推论,
参加
革命
是妇女解放的终极之路。
他说,“脱离了玩偶之家的娜拉,
究竟该往何处去?
求得应分的学识与技能
以谋生活的独立,
在社会的总解放中
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
在社会的总解放中
担负妇女应付的任务;
为完成这些任务
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牺牲--
这些便是正确的答案”。

娜拉出走的问题
引得中国四位文坛巨匠
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这些看法又分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1918、1923、1935、1942,
分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与现实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而更有趣的是什么呢?
同学们肯定已经看出来了,
就是后者的观点,
似乎有意的针对前者。
娜拉就这样离开了挪威的本土的环境,
逐渐地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成为
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玩偶之家》是说不尽的,
当年女权运动的斗士
因为《玩偶之家》写了
女性的觉醒
而向易卜生致敬,
易卜生矢口否认,
他说,
我甚至连所谓的女权运动的真意
都还不明白呢,
我不知道女权运动是什么,
但是人们仍然自说自话。

学者们说,
易卜生后期的
象征主义
很重要,
但是普通的读者并不买账,
仍然看好中期的这些社
会问题剧。

再比如《玩偶之家》里边的
法律问题
柯洛克斯泰与娜拉都是伪造签名,
那么为什么前者因此而身败名裂,
而娜拉却能得到人们的同情和谅解。
当娜拉受到法律的威慑的时候,
胡适因此
觉得法律是违反人性的,
而娜拉也是这样的看法。
可是我们今天的读者观众
会不会脑子生出来“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这样的念头呢?

总之读者观众会把想象投向易卜生
做梦都难以设想的地方,
设想的事情上去。
一部作品,
能够给读者观众
留下阐释的
无限的可能性
能和接受者的思想精神水乳交融,
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文学在某种程度上
是抗拒进化论规律的,
不是新的就是好的。
像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这样的作品,
19世纪的作品,
在今天仍然有它
无限的魅力


好这一讲我们就到这里,谢谢。

娜拉出走后的命运如何?

问题由 Rieux 创建
4 人用做记忆卡片

为什么易卜生的作品仍具有无限魅力?

问题由 Rieux 创建
4 人用做记忆卡片

为什么娜拉与玩偶之家彻底决裂?

问题由 Rieux 创建
4 人用做记忆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