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拓土

----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个帝国,
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
迎来了它的颠峰时期;
一个民族,
通过治乱兴衰的经验总结,
开启了创造力
蓬勃发展的全新时代。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期,
一位年富力强的青年,
高瞻远瞩,
规划出了帝国最美的蓝图,
他就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然而事无艰辛,
何来人杰,
汉武帝
也是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
凭借自己的文治武功,
才成就了这一番伟业,
让一个朝代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
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并最终让自已彪炳史册。


汉王朝,
在统一全国的光鲜外表之下,
究竟隐含着哪些危机?
对待外敌,
它为何在忍辱负重之后,
又展示了其巨大的爆发力?
汉武帝,
又是如何将这些难题,
化解的呢?

秦朝的短暂而亡,
给了汉朝统治者极大的震撼,
因为在秦人看似
固如金汤的统治,
却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如何避免重蹈秦帝国的覆辙,
成为汉初统治者
重点探究的问题。
最终,
他们选择分封诸侯王
来拱卫王室,
用对外和亲的政策
来缓解同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
认为这样
就可以使自已的统治更加稳固。
然而,
分封制和郡县制,
究竟哪一个
更适合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对少数民族的和亲,
是否真的能令游牧民族
彻底臣服呢?


公元前140 年,
一位16 岁的少年,
成为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他就是历史上,
赫赫有名的
汉武帝
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想到,
他会掌握汉帝国的最高权力
长达54 年之久。
在此期间,
汉武帝凭借什么
创造了流传千古的丰功伟业,
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之外,
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呢?

据《史记》记载,
汉武帝继位时,
西汉王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和近七十年的发展,
普通百姓家庭丰衣足食,
政府府库里的钱财数以万计,
京师仓库里的粮食,
因多年累积,
以致变质而不能食用,
由此可见,
这位少年天子
继承了一份
丰盛的遗产
正是因为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才使得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得以施展
继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最终开创了
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

解决诸侯内忧
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汉武帝首先面临着
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以巩固自己统治的问题。
然而,
要加强中央集权,
就要解决由于汉初分封
而遗留的王国这一重大难题。

在景帝时期,
中央曾把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
收归朝廷,
此时的地方王国
仍占有辽阔的疆域,
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并没有完全解除


为了进一步削弱封国的实力,
彻底解决诸侯王问题,
大臣主父偃
给汉武帝呈上《推恩策》,
建议颁布“
推恩令
”,
即宣布在诸侯王国内,
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其他子弟
也可分割王国的
部分土地建立侯国。
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
并规定要由皇帝
来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这样做,
表面上是皇帝给予
诸侯王子弟的特殊恩惠,
实际上却分割了王国的疆土,
因为按照汉朝的制度,
侯国的地位相当于县,
隶属于郡管辖,
这样一来,
侯国便成为由汉王朝
直接管理的区域,
从而达到了
削弱地方王国的目的。
此后,
西汉的王国便呈现出
“大国不过十余城,
小侯不过数十里”的景象,
困扰中央几十年的王国问题,
迎刃而解。

汉武帝的“推恩令“
既笼络了人心,
又以和平手段
实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夙愿。


为了巩固解决王国问题
所取得的成果,
汉武帝又颁发了,
左官律
“和“
附益法
“。
所谓“左官律“,
是指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
其地位都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
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
这是为了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
防止他们从事非法活动。
而“附益法“
则是严禁封国的官吏
与诸侯王串通一气,
结党营私,
以此达到孤立诸侯王的目的。


然而,
自推恩令之后,
全国又衍生出一百多个列侯,
它们虽归中央统辖,
但终究还是和王国一脉相承。
为了不致于养虎为患,
公元前112 年,
汉武帝以列侯
所献祭祀用的“耐金“,
即黄金,成色不好
或斤两不足为借口,
借口削夺爵位
削夺了一百零六个列侯的爵位


至此,
才算彻底解决了中央,
同地方王侯的矛盾,
基本上结束了
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使中央集权体制全面巩固下来。

解决匈奴外患
在巩固内部集权之后,
西汉社会呈现出
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
使汉武帝将视线
逐渐转向了对外关系上。

当时汉朝对于北方的匈奴
一直实行和亲政策,
希望以汉室公主
嫁给匈奴单于的方式,
来缓和双方的矛盾
然而事与愿违,
匈奴并没有完全停止
对西汉边郡的侵扰
因此,
雄心勃勃的汉武帝,
决心改变汉初以来
所采取的对外防御战略
他想凭借汉朝
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以战逼和
从而达到既宣扬国威,
又解除边患开疆拓土的目的。

很快,
汉武帝即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
开始对匈奴实行反击。
这场战事,
以公元前133 年的
马邑伏击战为开端,
此后,
汉朝与匈奴
共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争,
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大战,
就有三次

公元前127年,卫青收复河套地区
公元前127 年
汉武帝派大将卫青
以3万骑兵收复了河套地区,
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肋。

为了进一步打击匈奴,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深入匈奴,引发匈奴分裂,得到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 年
汉武帝又命令霍去病
率数万骑兵挥师远征。
这次远征,
汉军向西进入匈奴境内千余里,
引发了匈奴内部的分裂。
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
并率四万多人归降汉朝,
汉朝则在两王
原来管辖的河西地区,
设置了
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这一举措,
为汉通西域提供了重要通道。

此后,
匈奴单于虽将主力撤至漠北,
但南下的野心却有增无减。
公元前119年重创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
公元前119 年
匈奴再次南下入侵。
针对匈奴以为汉军
不能长途远征的观点,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
各率骑兵五万、
步兵及重部队数十万,
征发运送补给的私人马匹
达到十四万匹,
决定进行一场远程袭击战,
给匈奴以决定性的打击。
面对汉军的大举反击,
匈奴单于率领精兵,
试图在决战中以逸待劳,
结果被卫青击败,
单于率残部向西北溃逃,
霍去病则大败左贤王军队,
胜利凯旋。

从此,
匈奴远徙漠北,
漠南再无王庭。


击败匈奴后,
汉朝乘势打通了
通往西域各国的道路,
使天山南北
与内地连成一体,
从而促进了
中国与中亚 西亚之间的
经济和文化联系。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使汉初以来北方农业地区
所受到的威胁基本解除。
从此,
边郡与内地的联系大大加强,
大量的移民和开发边境的
生产活动,
使中原的生产技术
和先进文化,
在边地传播开来。

此外,
汉朝还修建了
保护河西走廊的长城,
又在北方修建了大量城堡。
这些防护设施,
既是汉朝在西北部的
政治军事据点,
也是先进经济和文化的传播站,
对匈奴
以及其他游牧民族的
社会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发南部地区
在大一统的趋势
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
汉武帝的眼界
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北方,
在与匈奴
展开长期争夺的同时,
汉朝也加紧了
对西南、东南地区的开发。

早在秦统一中国以前,
巴蜀地区的汉族人民
西南地区
的少数民族
就有交往,
至西汉时,
这种联系日益频繁。
于是,
汉武帝便在西南地区
设置郡县,
将其纳入
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
使西南各族与汉的关系,
更加紧密起来。

此外,
地处
东南地区
闽越、东瓯、南越等政权,
也一直与汉朝有着
十分密切的关系,
汉武帝曾多次派使者
出使这些地区,
为各政权的统治者
封立王号并设置郡县。
这里的人民也多次迁徙,
与汉人杂居,
促进了南方地区
经济文化的发展
和汉族、越族人民的
进一步融合。

而对于
朝鲜
王卫满,
因为在汉初
他就和汉朝有藩属关系,
所以汉武帝
又在朝鲜设置
真番、林屯、乐浪、玄菟四郡,
以加强双方之间的联系。

至此
我们看到在汉武帝时代,
汉帝国的疆域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
而这个帝国影响力
所辐射的范围,
已经由咸海到朝鲜半岛,
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
扩展成了一个
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
大文化圈。


从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可以看出,
西汉初期的六七十年间,
由于统治者
采取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在政治和文化上
都少有作为,
所以其物质文化面貌
基本上还保存着
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
直至汉武帝时期,
在历经几个朝代的
铺垫之后,
他不失时机的
推进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统一的文化才得到
迅速繁荣。
因此,
中国真正的大一统,
是到汉武帝以后
才完全确立的,
他抓住了历史的契机,
然后又创造了历史。


汉武帝作为一个
目光高远、胸怀宽广的
统治者,
他顺应历史潮流,
不断在推进着
中华民族的形成,
不断在促进着
中华文化的发展,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
他所作出的贡献
无人能比,
以至于
虽然已经过去了千年,
但在今天看来,
这段历史依然熠熠生辉。

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

问题由 Rieux 创建
4 人用做记忆卡片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诸侯王问题的?

问题由 Rieux 创建
4 人用做记忆卡片

匈奴战争对汉帝国有何意义?

问题由 Rieux 创建
4 人用做记忆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