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初现
---- 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洽
一位刘氏皇族中默默无闻的诸侯王,
因机缘巧合而继承帝位,
却就此开创一段盛世;
一段长达四十余年的无为而治,
让后人喷喷称赞;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乱,
显露出帝国骨髓中蕴藏的巨大危机。
承前启后的文景之治,
预示着帝国未来怎样的辉煌呢?
为什么没有野心的代王,
反而登上了令人垂涎三尺的皇帝宝座?
他和后继者怎样克勤克俭,
兢兢业业创造了一个王朝的盛世?
风平浪静下爆发的战乱,
又是谁留下的祸患,
这一祸患又应该如何消除呢?
文帝刘恒
公元前180年,
执掌汉帝国最高统治权
长达十五年之久的太后吕雉病死。
吕后一死,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
设计夺取吕禄的兵权,
齐王刘襄又起兵响应,
内外一心,
很快就铲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
吕氏家族被消灭后,
摆在大臣们面前的
是拥戴谁继承帝位的问题。
面对众多野心勃勃的刘氏诸王,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远在代地的代王刘恒。
刘恒是刘邦第四子,
8 岁时被封为代王。
其母薄姬因不受宠爱,
故在刘邦死后,
没有遭到吕后的迫害,
并被送往刘恒的封地,
母子团聚。
他远离政治中心,
与汉廷的权力斗争没有多少牵连,
又具有一定的执政经验,
在臣民一致拥戴下,
公元前180 年,
刘恒成为汉帝国的第三位皇帝,
史称汉文帝。
文景之治
文帝刘恒和他的儿子景帝刘启,
一共执掌政权四十一年。
文帝和景帝深谙为君之道,
很有政治才能,
又一直坚持汉初
确立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国策,
使政策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
不仅为汉王朝的巩固发展
并最终走向辉煌奠定了基础,
而且在二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史上,
也颇具特色,
因而被旧史家称颂为
可以同西周的
媲美的治世,
史称
文景之治
。
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文景帝在位期间,
坚持轻傜薄赋,
大力发展农业。
文帝提倡以农为本,
多次发布诏令劝农。
他恢复古代的
,
做出带头种田的姿态以鼓励农耕,
同时多次减免田租,
和傜役也减少三分之二。
景帝大体上继承了这一政策,
也很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他下诏允许农民自由迁徙到
地广人稀地区去从事垦殖。
继续实行文帝时规定
三十税一
的田租,
并将男子服役的年龄推迟到二十岁。
文景时期还屡次停止郡国岁贡,
开放山泽禁苑给贫民耕种。
这些措施的施行,
减免了农民的负担,
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农业得到较大发展,
整个社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厉行节俭
文景帝之所以能够不断减轻租赋役,
关键在于他们厉行节俭,
有效地控制了政府财政支出
。
文帝在位二十二年中,
没有新建宫室苑囿,
还经常撤消旧有的苑囿,
将土地赐与贫民,
甚至规定宫廷人员身着布衣,
皇后妃嫔裙裙不得过长拖到地上。
有一次他打算修一座露台,
工匠预算说要花费百金,
这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资产,
文帝听闻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文帝的陵墓霸陵以山为陵,
陵内的随葬品也不用金银贵重物品,
只用些陶器。
由于文帝政治清明、与民休息,
深受人民的爱戴,
所以在文帝下葬后,
民间就流传说,
平地踊起丘陵,狂风刮了一夜,
飞沙卷起了山头,
所以人们说是天葬汉文帝。
约法省禁
文景时期,
在恢复经济的同时,
继续施行
「
约法省禁
」的政策,
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
由于最高统治者强调教化,
量刑宽大,
所以这个时期,
许多官吏断狱从轻不求细苛,
这就缓和了专制政府对民众的压迫。
但是这并不代表汉初法律的废弛。
据《汉书》记载,
刘启为太子的时候,
与弟弟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
遭到弹劾,
于是文帝免冠谢曰,
教儿子不谨,
后来还是薄皇后下诏救免了太子与梁王。
可见汉朝法律实行的是
「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法律思想。
据说文帝时期,
一年刑事案件只有几百件,
社会治安几乎达到了
儒生们理想的西周盛世的状况,
这同秦末图固成市赫衣半道的残酷景象
形成鲜明对比,
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
从而使封建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稳固边境
文景帝时期,
还比较好的处理了民族关系。
对于北方匈奴的侵扰,
汉帝国虽仍无法以武力相抗衡,
但已经能够有效地防止匈奴的深入。
文帝时期,
对于北方边境仍采取防御战略,
在坚持和亲的同时,
加强了军事要地的防守;
后来又接受晁错的建议,
移民充实北部边区,
采取入粟拜爵的方式,
鼓励臣民向边境输送粮食,
解决了军需的供给;
同时还提出了“募民徙塞屯田“的主张,
也就是令大批内地人迁往边疆屯田,
增加了边境的自卫能力。
景帝时期,
在加强防御的同时,
继续与匈奴和亲。
这些措施虽然不能完全阻止匈奴的骚扰,
但也没有造成严重的祸患。
解除叛乱
在汉帝国国势蒸蒸日上的同时,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急剧尖锐起来。
西汉建立之初,
刘邦等错误地总结了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
认为由于没有实行分封制,
特别是没有封自己的子弟亲属为诸侯王,
所以一旦出现反叛就没有人出来拱卫皇室,
形成土崩瓦解的局面,
于是刘邦在除异姓王后,
大封同姓诸王,
并杀白马为盟,
立誓“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
汉文帝继位后,
为了巩固统治,
他又陆续分封了许多诸侯王,
而这之前分封的诸侯王实力已经逐步增强,
势力日益膨胀,
开始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面对这种状况,
西汉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已经洞察到潜在的危机,
并试图将危机消除于萌芽阶段。
梁王太傅
贾谊
给文帝上了有名的
《治安策》
,
指出半独立的王国同集权的皇朝
在各方面存在许多矛盾,
主张尽封诸王子弟,
使大国尽可能分成小国,
中央才容易控制。
文帝虽然也听从贾谊的建议,
把齐国分为七国,
但是汉王朝内其他诸侯的势力仍然非常强大,
到汉景帝时期,
当年被刘邦封为吴王的
刘濞
,
造反迹象日益明显。
吴国拥有江东五十三县,
国富民强。
文帝时,
吴太子入朝与当时为皇太子的刘启
发生冲突被误伤致死,
刘濞从此怨恨中央图谋叛乱。
景帝时大臣
晁错
上
《削藩策》
,
指出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
无论是否削夺诸侯王的封地,
诸侯王都会造反,
削藩越早造反越快,
祸害反而越小。
公元前154 年,
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削藩,
以吴王刘为首的山东七国,
正好以此为借口,
打着清君侧的旗号,
发动叛乱。
叛乱之初,
缺乏执政经验的汉景帝
被七国联合造反的声势所吓倒,
只好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
希望以此来换来和平,
不曾想七国仍不肯罢兵。
这时景帝终于明白刘濞篡夺皇位的野心,
决心武力平叛,
果断派名将
周亚夫
为太尉,
率军迎击。
周亚夫一面屯兵坚守,
一面出奇兵切断吴军粮道,
不到三个月就将吴、楚和其他五国扫平。
七国之乱平定后,
诸侯王势力受到致命打击,
景帝改王国丞相为相,
废除其御史大夫廷尉宗正博士等官,
对大夫以下的其他官吏也予以裁减,
并把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的任免权,
全部收归中央,
诸侯王不再掌握政权和军队。
从此王国实际上变成了和中央,
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地方单位,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这基本解决了汉初分封诸侯所带来的病,
也为汉武帝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奠定了基础。
由于文景二帝四十多年的苦心经营,
汉帝国已经摆脱了汉初凋敝的状况,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
到汉武帝初年,
“国家亡事,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庾尽满,
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可见当时的社会确实可以称的上是国强民富,
因此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
它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促进了政治进步经济繁荣,
为汉武帝的大一统伟业,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