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埋伏
世界第八大奇迹索陵兵马俑
深度埋伏
---- 世界第八大奇迹索陵兵马俑
公元前230年,
一支来自西北方的军队开始横扫天下。
在10年的时间里,
他们吞并了所有的国家,
征服了所有的诸侯,
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
秦王朝。
为了帝国的诞生,
这支军队奋斗了多长时间呢?
如果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把西方被戎狄占据的土地赐给秦人算起,
这支军队整整奋斗了550年;
如果从秦人在西周初年替周王牧马,
同时组建军队守卫西睡边疆算起,
他们奋战了800年。
秦军,
一支创造和改变历史的军队,
一支被公认为最剽悍的军队,
后人对它的了解却并不多,
它真实的形象一直模糊不清。
秦军强大的根源在哪儿?
他们是怎样作战的?
他们靠什么建立了空前的丰功伟业?
一座偶然间发现的兵马俑坑,
似乎可以解释这些问题,
却在不断的探索中又产生了更多的谜团。
秦军在那个诸侯崛起的年代,
用他们的血肉之躯,
为秦人在战国争取到了一席之地。
此后,
他们在纷乱的战争和复杂的形势下,
逐渐为秦国清理出了一条前进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
他们奋力拼杀,
无坚不摧,
结束了550多年的战乱,
开创了中华文明史上的新时代。
是历史创造了秦军,
还是秦军创造了历史?
这又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使他们能够在历史大变革时期,
承担起统一天下的重任?
秦朝军队
据后人考证,
秦朝的军队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京师兵、郡县兵和边防兵。
此外,
还有京师及都城附近的驻军,
主要职责是守卫京师,
及维持京师附近地区的治安。
京师兵
是负责宫城以内,
及宫城各门的警卫任务,
同时也是国君出入仪仗的军队;
郡县兵
由郡尉县尉管辖,
负责兼管地方安全,
战时听中央调遣;
而
边防兵
除了修城筑塞之外,
还要负责候望警戒巡逻等任务。
秦军,
这支当时规模最大,
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从公元前263年开始,
先是秦赵长平大战,
最后秦军全歼赵军45万,
直至消灭六国。
建立秦朝后,
秦朝又投入50万兵力,
对岭南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
征服了包括今天越南北部在内的大片领土。
向北则北击匈奴,
由蒙恬率领30万大军,
把在北方侵扰中原,
近千年的匈奴打退700多里,
使其十多年不敢南下。
然而,
这支规模百万,
创造了众多奇迹的军队,
他们又包藏着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
因为留下的资料都是,
关于他们如何暴虐好战,
嗜血成性的记录,
至于他们如何编制,
拥有怎样的装备,
用什么样的方法战胜对手,
这一切似乎都是谜,
他们的音容笑貌,
更只能在人们的想象中存在。
直到有一天,
几个陕西农民的意外发现,
震惊了整个世界。
兵马俑的发现
1974年,
干旱袭击了陕西省临潼县的西扬村,
焦虑的村民希望地下水
能够拯救他们枯萎的庄稼,
几个村民便将打井的地点
选在了一片石榴树林里。
然而,
向下挖了五六米之后,
期望中的井水并没有看到,
却挖出了一个真人一样的陶土人头。
发现陶俑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
随后,
考古工作者取代了当地的农民,
就在这个打井的地方,
专业的发掘开始了。
经过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
由几十辆战车,
几百匹战马,
几千名战士组成的一个完整的
地下军团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各种资料证实,
这就是当年威风凛凛,
所向无敌的秦帝国的军队,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
世界第八大奇观
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
。
兵马俑
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
,
现在发现的陶质陪葬兵马俑,
共计约8000件。
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
,
他们排列成阵,
气势壮观。
此外,
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
,
包括戈、矛、铍、弓弩等装备。
出土情况表明,
不论步兵、骑兵或车兵,
都装备有大量的弓弩箭。
弓弩分大小两种,
小者射程为150米,
大者可达900米。
秦剑由铜锡合金铸成,
并有其他13种稀有金属,
相当于中碳钢调质后的硬度,
而且剑身表面还经过铬盐氧化处理,
埋在地下2000多年,
出土后仍然光耀夺目,
锋利如新。
经史料考证发现,
秦兵马俑是依据
当时驻咸阳郊区的卫戍部队而设置的,
因此,
它代表了当时秦军部队的主要风貌。
一号坑
现在发掘的
秦兵马俑分为1至4号坑
。
1号坑中兵种包括三种。
一是
轻装步兵
,
这批部队主要集中在阵列的前端两侧,
少量部署在阵尾,
他们的主要装备是弓箭,
人人都身背箭囊手握强弓,
但它们大多都没有穿戴盔甲,
只有一两个军士长和军吏装扮的
士兵穿着盔甲,手执长兵器,
站在轻装步兵队列的后端,
这可能就是秦军低级的指挥官。
二是
战车部队
,
战车在一号坑中主要是载三人的战车,
其中有一个驾车之人两个甲士,
两个甲士的武器是一致的,
配有弓箭和长兵器,
战车部队分散在步兵群中,
很可能是秦军的主要攻击力量。
第三个兵种就是
重装步兵
,
这是秦军的主力,
秦重装步兵的甲衣装扮是比较简单的,
甲衣的长度在前面一般护卫至小腹,
在后则是护住背心至腰部,
这样的甲衣简单而轻便,
利于步兵战斗和活动。
秦1号兵马俑坑中没有发现盾牌和头盔,
但实际上秦军是有盔和盾这种装备的,
很可能是当时秦军为了便于作战,
放弃了这些防御武器。
二号坑
2号坑是秦兵马俑中的精华部分
,
坑中战车部队与1号坑中基本相同,
但出现了
四人战车
和
指挥车
。
2号坑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就是出现了
骑兵
。
骑兵的战马和战车的战马大小基本一致,
身高在1. 75米左右,
骑兵身高则在1.80米上下。
当时秦军的战马虽然体形较小,
但耐力好,
爬坡能力强,
适合远程作战。
令人称奇的是,
秦骑兵没有马镫,
这就意味着为了保持平衡,
骑兵不可能像后代骑兵那样砍杀。
那么他们用什么武器作战呢?
考证发现,
秦骑兵的武器主要是弓箭,
这说明秦时骑兵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但骑兵既有和其他兵种的混合编队,
也有独立编队,
这又说明骑兵的地位日益重要,
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机动力量。
整个2号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军阵
,
既有战车的独立阵列,
也包括战车和步兵的混合阵列,
还有战车和骑兵的混合阵列,
这种大阵套小阵的连环组合,
说明秦军已经具有了完整的作战体系,
要求统帅必须根据战时的具体情况灵活调度,
这样一支秦军,
只有具备极为高明指挥艺术的军官,
才能发挥他最大的战斗力。
三号坑
而3号坑从布局来看,
它极有可能是秦军的
指挥部
,
因为
其部队的排布为卫队的队形,
而且士兵所持的全是仪仗性质的兵器
,
而不是像1号坑和2号坑中出土的进攻型兵器。
最有利的证据是
在3号坑中有一辆战车,
还发现了挂帷帐的挂环
,
这说明,
如果在战时,
这里将悬挂惟帐供统帅来指挥全军作战。
四号坑
令人费解的是4号坑却没有兵马俑。
据史料推测,
应该是秦末农民起义之际,
由于起义军周文的
部队打到了秦都咸阳附近,
秦二世命章邯率当时修秦始皇骊山陵墓的
30万刑徒去反击义军,
导致秦皇陵工程停止,
于是
便留下了这供世人猜想的4号俑坑。
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秦兵马俑最让人称奇的是,
其所塑造的每一件作品,
几乎都达到了形神毕肖,
栩栩如生的艺术境界
。
陶马臀肥腰圆,
肌肉丰满,
马头方正,
鬃毛飞扬,
它们四蹄伫立,
露出不待扬鞭即欲奋蹄的神态。
而数千名恍若真人的陶俑,
神态各异互不雷同,
喜怒哀乐尽显其中。
将军俑则身材高大魁梧,
足登方口翘尖履,
身穿双重长襦,
外披彩色鱼鳞甲,
昂首挺胸,
拄剑而立,
气宇轩昂,
雍容大度;
军吏俑身披铠甲,
头戴长冠,
手执兵器,
目光炯炯,
神情冷峻,
表现出刚毅勇猛的性格。
众多的武士俑中有的年轻幼稚,
眉宇舒展,
有的老练深沉,
额头上皱纹横布,
有的浓眉大眼,
阔口厚唇,
憨厚质朴,
有的侧耳凝神,
聪明机敏,
有的笑口微启,
开朗洒脱,
也有个别武士俑满面愁云,
忧心忡忡。
从兵马俑可以看出,
秦朝的士兵没有统一的服装,
但拥有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
而且有着严格的兵种区分,
良好的组织配合能力,
同时也说明秦朝军队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就是这样一支军队,
在严酷法律和巨大利益的驱动下,
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秦兵马俑,
一支静静矗立的军队,
它在埋藏了千年之后,
展现给我们的依然是恢弘的气势
和威武的军魂,
它让一个时代在跨越千年之后,
又鲜活的呈现在世人眼前,